《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学前沿

濒危保护话江豚


        江豚,俗称“江猪”,是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沿海及部分江河的一种小型齿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水域的江豚包括三个亚种,其中长江江豚是仅生活在长江及其通江湖泊中的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同时也是整个鼠海豚科唯一的淡水亚种。由于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它们的栖息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种群数量下降迅速,据2006年中科院水生所组织的长江豚类考察结果估计,目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1100~1200头,不足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半,生存形势非常严峻。“长江女神”白鳍豚极度濒危,长达39天的国际联合考察竟未能觅见踪迹。有专家表示,如果在短时间内长江环境不能得到有效改善,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将会很快像白鳍豚一样濒临灭绝的边缘。
        自1996年至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已成功饲养长江江豚达11年,包括从野外引进的2雄2雌4头成年江豚(其中引进的一头雌性江豚于7月11日病逝)和在白鳍豚馆出生的一头幼豚,已形成一个小型人工繁殖群体。
        6月2日14时20分,在水生所白鳍豚馆又有一头雄性长江江豚顺利降生。水生所在7月5日给小江豚取名“乐乐”。

        新生幼豚“乐乐”

        幼豚“乐乐”开始摄乳后生长很快。在第7天其皮肤表皮层外层开始成片脱落,至第11天其表皮层外层全部脱落(正常生理现象),新生皮肤光洁如新,“乐乐”摄乳频次也明显增加,体长体重增长迅速。在最初的一周内新生幼豚“乐乐”始终不离母豚“晶晶”前后,妈妈对幼豚“乐乐”也非常关心,一刻也不离开他,即便是摄食时也非常匆忙。“乐乐”稍稍离开,妈妈便迅速冲过去重新带领他。水生所研究人员介绍,一般幼豚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开始表现出对固体食物的兴趣,6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主要依赖固体食物(小鱼),但是摄乳行为可以持续一年以上,小豚独立生活一般需要一年以上。

        母豚“晶晶”

        新生幼豚的妈妈“晶晶”是1999年从石首天鹅洲保护区引入的一头雌性江豚,今年已满9岁,至今已在白鳍豚馆生活了近8年,并于2005年和2007年相继成功生产2头小江豚“淘淘”和“乐乐”。通过粪便性激素监测和行为观察,确定此次母豚“晶晶”怀孕时间为2006年6月20日前后,怀孕期约为11.5个月。
        母豚“晶晶”在分娩前一周的食欲非常好,每天进食约5公斤,在6月2日上午出现明显分娩征兆,食欲减退,第二餐完全没有摄食,在饲养池中独自缓慢游动,并不时用力弯曲身体。12时25分观察人员发现母豚“晶晶”开始快速游动,幼豚的一小点尾鳍露出,随后科研人员立刻启动了预先制定好的分娩护理方案,开始对“晶晶”进行密切监护。“晶晶”经过了几次阵痛,终于在14时20分,将幼豚顺利娩出,整个分娩过程总共花了1小时55分钟。幼豚娩出后即刻出水呼吸,由于运动能力还不是很完善,游泳时有点跌跌撞撞。因为这是“晶晶”第二次分娩,她看起来已经非常有经验,很快便开始带领幼豚一块游动,并不时将幼豚驮到背上,保护幼豚。有了母亲的保护,幼豚撞墙的次数明显减少,运动能力逐渐增强。
        约7小时后,胎盘娩出,“晶晶”开始正常授乳,至此新生幼豚“乐乐”和妈妈共同度过了第一个脆弱期。

        总之,由于这是“晶晶”的第二次分娩,她表现得非常镇定而富有经验,整个分娩过程进展顺利。母豚“晶晶”和幼豚“乐乐”的行为都很正常。



        幼豚哥哥“淘淘”

        母豚“淘淘”曾于2005年7月5日顺利产下一头雄性江豚,取名“淘淘”。这不仅是首例在人工环境下通过自然交配成功繁殖的长江江豚,也是世界上所有营淡水生活的鲸类动物第一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
        哥哥对新出生的弟弟很是好奇,而且还有些醋意。在弟弟刚刚出生的几天内,他表现得极为烦躁,总是试图接近妈妈和弟弟,但是都被妈妈隔开。他食欲很差,甚至几乎一天不进食,有时快速游动,有时则懒散地躺在池底一动不动。妈妈看到他这个样子也不好受,就过来用胸鳍或尾鳍轻轻抚摸他的背部,他的情绪会变得好一些。渐渐地,“淘淘”适应了新生弟弟的存在,跟着母亲后边一块游动。母亲也渐渐地宽容哥哥和弟弟的亲密接触,现在哥俩关系非常亲密,妈妈有时候干脆就把弟弟给哥哥照看,自己也忙里偷闲休息一会。
        研究人员说现在哥哥的情绪也稳定多了,进食、训练也都恢复了正常。

        “乐乐”的父亲是谁

        由于2006年的繁殖季节母豚“晶晶”曾与两头雄性江豚同池饲养,所以暂时还不能确定幼豚“乐乐”的父亲是谁。
        水生所的研究人员根据行为判断,幼豚“乐乐”的父亲还是原来的一头雄性江豚。由于担心繁殖季节雄豚对母豚的干扰,在分娩前研究人员就把雄豚与孕豚隔开,而且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分娩后这头雄豚大部分时间都卧伏在隔离栅栏的旁边,眼睛一直朝对面观望,即使摄食的时候也很匆忙,叼上鱼就跑。有时候研究人员还观察到该雄豚将小鱼嚼碎后吐向对面的饲养池的行为。与这头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头雄豚则对这边发生的一切不闻不问,显得漠不关心。因此,从行为上判断,研究人员认为幼豚“乐乐”与2005年出生的幼豚“淘淘”是同一个父亲。研究人员还将通过分子手段对幼豚父亲作进一步鉴定。

        该家族的繁衍生息给我们的启示

        水生所研究人员说这个人工繁殖群体还会进一步扩大。该生产母豚“晶晶”正值生育旺盛期,其生育年龄估计还有7~8年的时间。另一头成熟雌性江豚虽然没有生产经历,但是研究人员将通过进一步的措施对其生殖能力进行检查和调理。种群繁衍肯定会继续,关键是下一步如何更好地管理这样一个人工繁殖种群。
        人工繁殖群体的成功繁衍,为长江豚类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据水生生物所研究人员讲,这个繁殖群体的存在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就目前来讲,这是一个人工繁养研究群体,也就是说,该群体的存在主要是用于长江豚类的研究,以便更多地了解长江江豚的生物学、生态学等习性,为制定更加合理的保护对策提供依据;另一个层面,从长远来讲,如果长江环境继续恶化,江豚自然种群继续下降,那么这个人工繁殖群体存在的意义将发生变化,它将可能变成一个“保种种群”。所以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我们就不会担心长江江豚像白鳍豚一样从我们眼前迅速消失。当然,我们不愿意看到长江江豚会出现这样的境况,但是我们要做好准备,因为长江的生存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后续:江豚妈妈“晶晶”病逝

        2007年7月11日19:20,母豚“晶晶”不幸去世,死亡原因诊断为严重消化系统疾病继发循环衰竭所致。
        据悉,“晶晶”分娩产下幼豚“乐乐”后出现了脱水、水盐代谢失调现象,初步诊断认为其患有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科研人员积极采取了强心、补水、补盐和补充营养等措施,未见明显好转。7月11日晚,在治疗过程中,“晶晶”出现了强烈的应激反应,呼吸短促,身体颤抖,随即停止了呼吸。经科研人员确诊其死亡原因为大面积胃出血以及溃疡、胃穿孔和强烈应激反应所致循环衰竭。
        目前,科研人员正密切关注幼豚“乐乐”的行为状况,并启动了人工授乳等预案。已两周岁的“淘淘”目前情况正常。
        江豚和许多其他鲸类动物一样,生性比较敏感。产后的鲸类动物,身体虚弱,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一些难以预知的环境应激因素变化均可能导致其消化功能紊乱。这也是目前鲸类动物饲养和繁殖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晶晶”的病逝,进一步说明了江豚饲养和繁殖的艰难曲折,还有许多难题有待科研人员去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