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业创新

卢云辉:科技创新发展 从文化土壤中发芽

文化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今中国,究竟什么样的文化才适应我们国家发展呢?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盟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馆长卢云辉在接受本刊采访时,针对“文化促进科技创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科技创新,要从教育开始,从文化开始。”卢云辉代表说:“没有一个能够产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体系,科技创新就如同无本之木。”

卢云辉认为,关于教育体系的改革,需要重视的是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这就不得不谈到文化,教育是器,文化才是科技创新能够根植的土壤。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化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那就没有科技创新的富饶土壤。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需要在一定的文化土壤中形成,需要在一个好的教育体系之下去培养。教育不只是让孩子记住一些规定的知识,给他们一些固化的思维方式。如果那样,就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我们现在谈到文化,就是娱乐、活动、吹拉弹唱,这就把文化娱乐化了。我们不能把文化等同于娱乐,等同于活动,等同于吹拉弹唱。”卢云辉代表说。如何在民众中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念,卢云辉代表认为,文化不应该是抽象的概念,也需要具体的载体。

公共图书馆就是一个良好的文化载体。谈及公共图书馆的意义,卢云辉代表说,公共图书馆是一个文化传播、知识传播、信息交流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公共图书馆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的差别。卢云辉代表结合自己的情况讲到,大学的教育,一位老师给50名学生讲课:50名学生在同一个空间接受同一门课、同一位老师、同一个内容、同一个方法和同一个考核标准。他们在课堂上形成的基本思想方法是相似的。对于进一步学习是必须的基本训练,但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而图书馆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对于想象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和需求进行自主性学习,这样50个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都是经过自己筛选的,就不是规定动作的学习,而成为自主性学习。

创新,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想象力。自主学习是培养独特想象力的重要方法,而图书馆正好有这个功用。卢云辉代表进一步说,诺贝尔奖可以说是创新的代表。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密度和这个国家诺贝尔奖得主多少呈现密切关系。在美国,不到2万人就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而在以色列,每4000人就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他们有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在匈牙利,不到1000人就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他们则拥有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可是在我国,40万人才能共享一个公共图书馆。这种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让大众共享文化成果,给教育和知识传播提供丰饶土壤的效果并不突出,在推动和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的效果也不明显。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今中国,怎样理解这个概念呢?卢云辉代表说:“应该把‘万众创新’放在一定的时间长度之中来理解。只谈当下,没有时间长度作为积淀就变得很困难。”公共图书馆给个人提供学习平台,同时也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人才培养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所起到的文化导向作用,以及文化和教育在时间维度中逐渐积累起民众的创新能力。这些意义都是公共图书馆之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非凡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