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两会动态 | 两会热点 | 代表声音 | 委员声音 | 两会科技 | 两会访谈 | 两会解读 | 图说两会 | 网友议会 | 科技创新与品牌

于一苏关于加快推进山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案由: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79%。幅员辽阔的山区不仅是我国主要的“生态源”,中华民族的生存保障,也是我国丰富的资源库,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之所在。位于山区的县(市)占全国两千多个县(市)的56%,全国约有1/3的人口、40%的耕地及绝大部分森林分布在山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山区县(市)多为“老、少、边、穷、库”区,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80%在山区,约占山区县的一半。目前,我国山区的基本状况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基础设施不健全,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陈旧等,尽管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等原因的影响,山区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严重滞后,导致山区存在百姓生活贫困、生存环境差、生活质量低等现实问题。为此,加快推进山区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案据:近年来,党和国家已把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目前山区的经济、环境和社会面貌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与全国非山区相比,经济社会方面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山区经济发展是一个艰巨、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需要一代又一代山区人民的不懈努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加快推进山区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准确把握当前影响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历史原因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山区人民因生计所迫,加上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我国山区曾被狠狠地砍了“五刀”,第一刀是毁林开荒;第二刀是超量砍伐木材;第三刀是大量修建水库;第四刀是不顾环境后果的开矿;第五刀是大树进城。这些给山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山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条件影响。山区由于独特的区位,经济发展的条件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为恶劣。具体体现在:一是地理位置的偏僻性。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远离经济中心区。地理位置上的偏远性与经济发展上的封闭性交织在一起,造成区域间技术、商品、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动甚少,阻碍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协作与交往,使经济发展长期停留在自给自足、弱质性的慢增长水平上。二是经济形态的低下性。山区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经济交往和要素流动范围狭小,无论是从商业网点建设、产品出售的比例、市场交易份额来看,还是从商品拥有水平和区域密度来比较,都表明山区经济形态还处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的阶段。三是基础设施的落后性。山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足,制约着科技、文化、交通、教育和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也对农户经济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诸如交通设施落后,生产要素不能引进,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困难,使农户生产、交换、消费行为得不到优化,并使农户生产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受到双向制约。再如信息、文化事业的落后,使农户获得的信息量少,其经济行为盲目性极大。特别是教育、科技、卫生事业的长期落后,造成了山区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小农思想严重,发展意识不强,观念陈旧。四是相关政策不完善性。当前,我国在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方面出台有相关扶持和倾斜政策,但总体来说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尚未建立一套系统的有关吸引资金、科技、人才为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山区科技、金融部门;商品流通机构等设立松散;不健全,导致山区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投入偏低,科技人才紧缺,经济社会的落后面貌一时难以改变。
    三、生产要素影响。发展山区经济需要人与生产资料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而在山区由于受区位的限制,其生产要素逐渐弱化,具体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弱化。目前山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在家的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劳动力素质显著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为山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因素;二是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山区因自然和历史的双重影响,教育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人口整体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经济发展的理念守旧。三是经济发展的前期投入大。山区因受地理位置、交通、信息等条件限制,农民创业需要的成本大,投入多,并且多以种养殖业为主,其经济效益周期长,见效慢,“有钱人”在山区的投资热情度并不高,必然导致山区经济发展缓慢。

    方案:山区经济发展是一个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战略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既是国家生态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必须要与促进山区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要总结过去“五刀”的经验教训,不能以过分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为此,在加快发展山区经济的同时,更要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要全面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具体建议方案是:
    一、加大政策扶持。当前党和国家对山区的扶贫力度较大,但这种“输血”式的扶贫对山区经济发展来说,治标不治本,山区经济发展最需要的是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建议党和政府要根据我国各地山区的不同特点,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山区经济发展现状,科学制定加快推进山区经济发展的专门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全面提升山区经济发展的自身造血功能。
    二、突出发展重点。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讲求科学性和合理性,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规划原则。特别是要准确把握山区实际,体现山区产业特色,要把林业作为山区经济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来抓。建议国家在科学规划山区经济发展时,要把林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让林业在山区经济发展中唱主角,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来指导林业产业发展,发挥现行林业科技作用,做优林业种养植业、做强林产品加工业、做大林业新型产业,使林业产业在促进山区经济大发展中作出应有贡献。
    三、全面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山区经济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建议: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国家要设立加快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并利用专项资金的放大效应,示范推广一批高科技产业,扶持做大一批龙头企业,以典型引路,以大企业带动大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山区经济的发展速度。二是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山区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列入国家民生工程,着力推进。重点加大山区乡村公路、农田、水利、电网改造、人畜饮水、医疗、环境卫生、义务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山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要加大科技、人才投入。山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科技与人才的支撑。为此,要认真总结我国正在开展的“三支一扶”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继续创新开展科技人才扶持农村,服务山区经济发展的做法,同时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使更多的科技人才乐意来、留得住,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科技和智力支持。
2011-3-14
( 责编/宋文芳)
 以下单位共贺2012全国两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