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正文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委员们关注这些科技创新关键点!

2024年03月07日    图文/本刊记者 郑茂典


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今天的会议,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委员们在进行大会发言时谈及诸多关键点,包括以进促稳方能稳中求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等内容。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

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要围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科技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以数字智能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不断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基础研究支出占研发经费支出比重,增加面向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加快以数字智能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不断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基础研究支出占研发经费支出比重,增加面向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陈群

需要加大基础研究特区建设力度,建立稳定的经费支持机制,强化有目标导向、有组织的科研,鼓励支持科研人员找到有真正价值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深耕细作,长期坚持。

是完善评价机制,加快建立符合技术研究规律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评价专家信誉和评价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保障科研评价的公平公正,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学术共同体、特别是小同行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对技术研究人员完善非升即走考核模式,延长评价周期。 

改革科研管理方式,按照基于信任进行管理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简化与科研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对一个基础研究经费预算的调整权限,使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拥有更大自主权。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王路

坚持企业主体,形成新材料发展的大布局。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头部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合作的产业集群。完善创新投资机制,组建科技创新联盟,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合理布局新材料产业,进一步促进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把材料决定产业发展新赛道的功能拓展到全球产业链之中。

发挥制度优势,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把新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重中之重,统筹谋划中长期战略部署与近期重点安排,加快形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形态,让科技、金融、产业等政策支持和人才、资源、数据等要素保障更加聚集新材料发展领域。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赵静

创新支持方式。整合设立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形成科技信贷、创投联动和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专项投入机制,推动投入结构优化与方式转变;重点加大财政对贴息、担保贴费、风险补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股权投资,灵活运用奖补、风险补偿、权益让利等方式,提升政府股权投资机构的市场生存力和竞争力。

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既要有“懂技术、知产业、通周期”的科技金融人才,又要形成“懂资本、懂规则、懂市场”的企业科创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陶智

试点探索项目制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当前已进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科学”时代。21世纪以来,诺贝尔奖中具有跨学科研究特征的比例超过40%,特别是诺贝尔化学奖,近三分之二具有跨学科特征。202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将“交叉学科”设置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建议试点在高校设立集成多个学科的特色培养项目,以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项目为牵引,对课程、师资、平台等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支持学生“多学科”培养、“多指标”评价,推动育人模式由直线型、分散式向矩阵型、集群式转变。

责编: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