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技创新

陆亚萍代表:高素质产业工人,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有生力量

陆亚萍_20180321104135_网片.jpg


2017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以及改革举措。这是党和国家历史上首次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谋划部署。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要求就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总体思路和系统方案,为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产业工人,则是实施这场“革命”的有生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亚萍集团董事长陆亚萍领导着众多纺织工人,她对产业工人问题高度关注并深有研究。日前,本刊记者就“如何加强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对陆亚萍代表进行了专访。


记者:今年两会,您的其中一项建议与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有关,为什么会关注到这个问题?

陆亚萍:我们知道,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力资源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振兴实体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然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劳动者素质与新兴产业、技术性职业的要求差距较大,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为此,必须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和技能水平,全面推进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记者:针对产业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您认为具体应该怎么做?

陆亚萍:首先,各地区部门应该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把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推动责任落实。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统筹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

其次,健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紧扣产业变革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的摇篮。发挥各地工会职工学校的平台作用,对项目、资金、师资等进行谋划整合,建立行业、企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强化和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落实国家关于企业培训费用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鼓励企业加大职业培训投入。

第三,发挥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把各地区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作为技能比赛的重点,促使广大职工在各类职业比赛中不断成长成才。深化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结对帮扶、名师带徒等方式,发挥传帮带作用。整合政府、企业和工会的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开展网上技术培训、技能交流、创新成果展示等活动,拓宽产业工人培养渠道,叫响做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工匠人才。

第四,健全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的有效衔接,畅通产业工人向上流动渠道。鼓励企业建立薪酬水平与技能等级和业绩挂钩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技能人才倾斜,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

同时,还要营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组织主流媒体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宣传力度,组织劳模和技术工匠先进事迹报告团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产业工人成为家喻户晓的“能人”、“红人”、“名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