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第一看点

王士岭代表: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壮大民营实体经济

14894830967265196.jpg

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表示,非公经济已创造了我国80%左右的就业、60%左右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2016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至3.2%。此前一年,这一数字是10.1%的增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士岭对此表示,影响我国民营实体经济投资的主要问题有:投资门槛准入问题,仍然是影响民间资金投资的重要因素;房地产库存及部分虚拟经济占比过大;民营实体经济中长期投资效益欠佳;民营实体经济投资渠道不畅,导致数十万亿元的资金流转缓慢,降低了人民币的流通效益。

对此,王士岭代表建议,一是规划好民间实体经济投资方向,抓好民营实体经济投资重点,落实好民间实体经济投资政策。   

   二是建议调整部分民间投资法规政策。建议下,对土地征用政策、固定设施使用政策、股权股份政策、企业债券政策、地方行业融资政策、投资常态化机制等部分民间投资法规做一些微调。

1.土地征用政策。建议各级政府将实体经济用地(不含房地产和商业性项目用地)政策进行调整,大型企业可按照牌价征用土地,中小型企业,可进入政府建设的园区发展,可廉价租用土地和设施。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保证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具有稳定性。

 2.固定设施使用政策。对专业化实体项目、中小微实体项目使用的固定设施,包括厂区、车间、货场、办公等设施,可采用政府供应、租赁的方式进行,或政府委托专业企业开展租赁业务,形成独具特色的实体经济发展模式。

    3.股权、股份政策。推动契约经济的发展,鼓励民间投资企业股份化、股权化,促使资金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运营分离,吸纳大规模的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加快建立完备的社会征信体系,推动契约经济,推广企业股权股份的社会化。

4.企业债券政策。选择部分民营实体经济企业,试行企业债券的发行,逐步建立企业债券发行的常态机制,发挥企业家、企业信用价值,提高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

5.地方、行业融资政策。建议在政府管辖范围内,试行建设区域经济或行业经济融资机构。提高企业信用,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率。

 6.投资常态化机制。建议宣传、推广常态化投资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评估常态化,使实体企业利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在社会上融得资金,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相关推荐